中国译协成立30周年,莫言诺奖演说为何感动国人
上传时间:2018-06-22 点击次数:次
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5日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,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,参加10日举行的颁奖仪式。12月8日0时25分,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《讲故事的人》,演讲中,他称自己是个讲故事的人,未来也会坚定地继续讲故事。《讲故事的人》现已翻译多种语言版本,英语翻译、法语翻译、日语翻译、俄语翻译等等!
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世界瞩目。莫言获奖,让更多人认识了他,认识了中国文学,进而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。与此同时,莫言的荣誉究竟是国家的还是他个人的,围绕这个话题,舆论存在争议。莫言12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:“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个人而非国家的。”这话说得其实很中肯,可不料还是引来众多网友批评。长期的集体主义思维定式,让不少人觉得,个人成绩属于国家。莫言的回答被一些人认为伤害了国人感情,这并不难理解。
但世界只有一个莫言,莫言属于中国。不论如何争议,莫言首先是他个人,其次才属于中国,属于世界。对我们来说,揪住莫言只言片语,并无意义。应承认莫言获奖让中国形象更加丰满,更有价值。
北京翻译公司,国家的概念相当抽象。抽象的东西,必须转化为具体的人、物、事,才可以被形象地解读。具体的国家,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特定的符号,才可以被形象地勾勒出来。多年前,《人民日报》曾刊载一首诗,成功地为“中国”画了像:“在外国人心目中/你是茶叶你是瓷/你是泰山你是长城/……你是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/你是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……/”偌大的中国,诗人通过些许特产、古迹、名家名篇,令中国形象跃然纸上。而每一个时代的人,都必须用自己的成就,给国家形象增光添彩。
成就就是实力,实力就是形象。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受的尊重度,决定于其个人的成就;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所受的尊重度,同样决定于该国国民的成就。世界对中国的了解,多以中国各个领域的精英为切入点。在演艺界,章子怡的成功,让她成为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特殊符号;姚明的成功,也使他在世界体坛成为中国形象的大使;李娜作为体坛黑马,她的频频获奖,也成为中国形象的新元素。和演艺界、体坛相比,当代中国文坛的成绩多年不佳。莫言走上诺贝尔奖的颁奖台,不仅改写了部分国人对中国文学的看法,也震撼了世界,中国形象借此得以提升。
北京翻译公司,莫言今天的殊荣,的确首先属于他个人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不论莫言是否承认,他的获奖与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,存在一定关联。中国的崛起,改变了诺奖委员会对中国形象存在的偏见,想必着也是莫言获奖的原因之一。在国际上,有些人想将莫言的获奖政治化,由此把复杂政治环境的压力压在莫言身上,并不合适。
应该承认,莫言此次领奖面对国际国内公众复杂、甚至南辕北辙的期待,他所承受的压力无疑太多了。明白了这一点,就该理解莫言,理解莫言的言论。莫言已挺不容易的,特别是从莫言获奖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之日起,希望舆论莫再为难他,而应多给他一些体谅。
爱护莫言,爱护所有为中国形象增色的人,就是对中国形象好的呵护。毕竟,中国形象需要更多像莫言这样的个人成就来塑造和展示。
微言大义
张佳怡:听莫言老师讲故事,忘了自己身在他乡。这段演讲在诺贝尔奖历史上,肯定是另类的。想象力和中国记忆——莫言讲故事的人的定位,非常得体。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语调过于铿锵,有些幽默的地方,也不放松了。
李梓新:全场没有同传,有七国语言讲稿。老外听着天书看讲稿。这是国际场合里中国人少有的幸福场合。
mrkentse:看完莫言对母亲的那段描述,我竟流泪了。